中新網湖南新聞2月15日電 (通訊員 周曉鵬 伍交才)“又斷貨了,趕緊給我再配點過來!”春節前后,糍粑走俏。2月15日,湖南懷化市溆浦縣黃茅園鎮合田姜氏糍粑合作社負責人諶香蓮又接到長沙客戶打來的“催貨”電話。她說,今年春節特別忙,網上網下多個渠道銷售火爆。 糍粑是傳承千年的美食,春節必不可少的美味,更是團團圓圓的象征。在溆浦縣黃茅園鎮橫坡、樹涼等村,有一種白絲糯米糍粑,家家戶戶都做,且久負盛名。白絲糯米顏色純白、米質細膩,狀如珍珠,是溆浦龍潭、黃茅園區域獨有的老品種。用這種糯米打出來的糍粑,拉如絲、白如雪、軟如棉,堪稱人間美味,曾為上等貢品。 糍粑好吃,糯米可不好種。80多歲的樹涼村老人吳世鐵是白絲糯稻谷種植的保護者!皼]法下腳的田,大家就架著木板去插秧!彼f,白絲糯稻谷株高易倒、產量低,是當地村民保留下來的一個原始品種。要想產出好米,必須將其種入海拔較高的冷浸田里。田里的水越冷、泥越深,水稻生長得慢,產出的糯米品質就更優,做出來的糍粑更加潔白如玉,柔軟如綢,更細更韌。 最近幾年,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引導和鄉村旅游的帶動下,白絲糯米糍粑也逐漸走俏市場,村民種植積極性高了起來。溆浦縣農業部門還啟動了白絲糯地方品種資源挖掘保護工作,組織高級農藝師到村里開展技術指導,幫助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認定。目前,黃茅園及周邊村莊發展白絲糯種植約8000畝。 市場和白絲糯米都有了,家家戶戶都會的傳統打糍粑手藝也跟著火了起來。當地政府順勢而為,將白絲糯糍粑作為扶貧和富民產業重點培育,指導村民規范種植區域,組織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標準化種植,統一品牌銷售,確保走向市場的白絲糯米糍粑味道正宗。 合田姜氏糍粑合作社是由該溆浦縣原均坪煤礦下崗職工諶香蓮等人發起成立的,經過幾年的發展,已建立了“合作社+基地+公司+農戶”的管理模式,搭建起了“互聯網+實體分銷”的銷售渠道。諶香蓮介紹,為保障糍粑品質,當地合作社生產的白絲糯糍粑全部按傳統工藝制作,每個糍粑都經過“千錘百煉”。 合作社生產期間,每天要請18個村民做糍粑。橫坡村貧困戶姜道,去年自家種植白絲糯賣到合作獲得了2400元收入,從臘月到合作社打糍粑又賺了11000元工錢,日子越過越甜美。 “春節前,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對白絲糯糍粑進行了專題報道,銷售一下子就火了起來,客戶遍及全國各地!秉S茅園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劉中明介紹,目前該鎮已有生產白絲糯糍粑的專業合作社8家,預計春節前后銷售糍粑40萬斤,產值近360萬元,帶動9個村1000多戶群眾增收。(完) 【編輯:黃詩立】 |